一、总论
(一)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在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县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是开创庆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庆安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着眼“十四五”期间我县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庆安的阶段性特征,以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经验,深入研究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举措,围绕全面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指导全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
(三)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庆安县所有辖区。“十四五”规划年限为2020~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
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二、现状分析
(一)“十三五”环保规划执行情况
自2015年以来,庆安县将“十三五”环境保护计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解落实到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各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中,以保证“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指标的顺利实施。
为推动“十三五”环保规划的实施,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将环保建设支出列入县财政预算科目,“十三五”期间重点投向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综合治理。
3、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环保体制机制
建立污水治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污水厂建设和运行招投标制度,从源头削减水污染排放等。
4、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境监测、监察能力
在现有财政投入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保障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5、加强跟踪评估,实施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由县政府建立干部的环保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指标包括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生态县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内容,涵盖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种种环境问题。
建立定期的工作任务执行情况跟踪制度,各责任单位每个月以书面报告形式向环保局汇报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二)“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环境治理成效最为显着、环境面貌改善最大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和省环保厅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庆安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圆满地完成了《庆安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1、环境保护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庆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战略地位也愈加突出,特别在“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提升,切实保护自然生态,促进资源、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2、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庆安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创建、生态县建设的总目标和营造适宜经济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控制线为基础,以环境功能区划为管理手段,以城市开发功能区划为参考依据的立体管理体系。
在生态功能提升方面重点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强化城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增强生态环境控制力,实现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
在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中,生态优先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促进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安全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经济与环境发展日趋协调
“十三五”期间,庆安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基本建立。
4、项目建设多支点推进,产业开发规模不断壮大
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并重,项目开发建设多支点推进。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合同履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是工业项目聚集发展。恒大粮油、黑龙江澳利达制药、黑龙江中桂制药、黑龙江瑞格制药等一大批具有较强拉动力的大项目,项目集中区效应不断显现。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扎实推进。以东禾金谷集团、博林鑫米业、鑫利达米业等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商贸流通项目多点开发建设。地下商业街、客运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
5、城乡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五年来全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不断加大投入资金共投入,促进了城镇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大上。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至今稳定运行。
6、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成效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年度计划之列,至“十三五”末期,实现国家确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减指标,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7、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先后获得了庆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A级绿色食品水稻基地县、首家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城市环境整治先进县、全国争创“三绿工程”示范县,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的美誉。开展了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全县有14个乡镇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有45个村创建了省级生态村,创建了省级生态县,并通过了验收。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29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1.52%。自然保护区达到2处,面积达到0.73平方公里,全县共创建各级绿色学校4所,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恢复,小气候明显改善,调节、净化、保护、承载功能明显加强。
8、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县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县更新增设了监测设备15台(套),监察设备20台(套)、车辆1台,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接受群众环境污染投诉举报。
9、建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积极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充分发挥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源头污染的这一有效手段,使环评工作不仅参与综合决策,而且从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的角度来分析评判和处理问题,通过严格、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执法方式,使“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使我县新、扩、改建项目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三)环境现状分析
1、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地表水各项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城区空气质量较好。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
(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环保要求。
2、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较单一、单位GDP能耗偏高。我县多数企业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煤炭消耗比重过大、能源结构较为单一,致使煤烟型污染及低空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脆弱。城镇建成区绿化空白点较多,绿地面积分布不均。水土保持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开发建设施工周期长,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森林资源生产力低,物种多样性程度趋于简单化,生态功能减退,森林抗干扰能力下降。
(3)、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日益显现。乡镇基础建设缺少环保专项规划,环保设施欠帐较多。大量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生活垃圾处理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部分乡镇企业排放废水对河道、农田构成直接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产品、农副产品受到不同污染。化肥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集约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少,粪便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跟不上,造成水质、空气污染和病菌传播,严重污染农村的环境。
(4)、环境保护欠账较多,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十三五”期间,庆安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尽管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因历史上环境保护欠账较多,环境保护与监管的任务还很重,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三“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十四五”期间,是庆安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实力日益壮大,为新一轮的污染防治提供了经济基础;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日益深入人心,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有利的舆论环境。同时,“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面临的挑战是:“十四五”期间我县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相对滞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城镇建设,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废水、废气及其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压力较大。这些使我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污染介质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由原来的工业点源、城市生活源向工业点源、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类型从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污染防治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为主向涵盖全市城乡范围转变。为此,应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并在“十四五”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创庆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五年规划,是加快实现“四个百亿”目标的五年规划,是适应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夯实振兴发展基础的五年规划。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1)开展重大问题、重点项目和全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发展实际和部门职能分工,深入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和关键制约因素、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谋划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研究、重点项目谋划等工作,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重点项目储备库。
(2)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县发改局组织规划编制人员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组织编制《庆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
(3)编制县级专项规划。建立全县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报请县政府批准的县级重点规划,由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经县政府同意后由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起草,经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县政府各部门自行编制的县级各类规划,由各部门组织编制起草、组织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县级专项规划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避免仅从部门工作的角度出台规划,特别要避免在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编制规划。
(三)工作目标
至2025年污水处理率96%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2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51.43%。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解放思想深入开展前期研究。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启庆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的“金钥匙”,组建工作专班,集中精力学思想、学精神、学讲话、学政策、学经验,深入精准扎实开展调研,突出区域特色,破解发展桎梏,研究提出符合我县县情实际的部门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关,充分考虑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财政、信息数据等资源要素支撑条件,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谋划各项工作,确保提出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2)加强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和向上争取工作。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工程和项目,为规划实施提供支撑。需要国家和省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做好与国家和省的衔接和争取,力争纳入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相关规划。
(3)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坚持开门编规划,发挥好各领域研究机构、智库的辅助支撑作用,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广泛征集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水平。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努力编制出一份符合时代要求,让人民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的高质量规划。
(4)统一规划体系。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强化全县《纲要》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支撑作用,加强各类规划统筹衔接,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做好全县“十四五”规划与国家、省和市“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衔接,县政府各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要与全县《纲要》进行衔接。
(5)强化政策协同。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年度计划要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结合形势发展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县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引导金融要素资源配置方向和结构,积极支持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也要服从和服务于“十四五”规划,强化政策间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五)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水环境保护
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控制手段,以满足功能区水质要求为目的,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整治。
加强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大水源地水质全分析工作,加强汇水区工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管控,对其产生、排放严格管理、优先控制。重点解决水源地受高氨氮、高有机污染和石油类、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威胁问题。
加快城区排污管网工程、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让河流修养生息。加快污水管网和排污沟截流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改造,进一步将污水处理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覆盖至80%的镇域地区人口;将管网、污泥、再生水利用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
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污染,通过水资源的深度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进而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改善河流水质。加快格木克河等流域治理,恢复良好的生态功能。在实行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景观环境,建设优美的水域环境。
(2)大气环境保护
以调整能源结构为基础,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总量控制为手段,开展点、线、面(区域)三级污染源综合防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大气污染物源头削减。大力推行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以替代煤,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我县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利用工程等新能源建设工程。加强能源节约、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经济。加强和巩固重点源污染减排,推进污染物综合控制。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一些根本性的污染问题;加大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式生产工艺,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热点、水泥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建设,逐步扩大脱硫范围;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必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在采取低氮燃烧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脱硝设施改造;全面改造除尘效率低的烟尘净化装置,污染物必须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实施锅炉“拆小并大、拆炉并网”和工业余热利用工程,建成区取缔2吨(含2吨)以下非生产燃烧散煤锅炉;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采取围挡、绿色覆盖等措施整治建筑工地、房屋拆迁工地、锅炉房等料堆、渣堆、煤堆扬尘污染;严格控制城市建城区扬尘污染,增加绿地面积,改善道路质量,采取路面增湿、软硬覆盖、增加道路机械花清扫面积等措施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控制。
扩大无烟公路建设范围,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巩固“十三五”期间我县无烟高速公路建设成果,继续开展无烟国道、无烟省道的建设,综合整治公路沿线大气污染源。
加强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加强燃油品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车用油品质量,在销售的车用燃油中强制加入清净剂;出租车和公交车等高频使用的车辆推广清洁燃料和替代燃料;强制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废旧汽车。
(3)生态环境保护
到2025年,将庆安县县基本建设成为城市功能支持系统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产业结构合理、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城市内部功能布局合理,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理想人居环境。
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好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提高草原生产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施农区工业化战略,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在未来的二十年,全县草原建设将在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基础上,突出以改良、治理、保护、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草原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同时,大力搞好退耕还牧还草、种草养畜,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有效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通过生态林业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实现生态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改良理化土壤生态为主要内容,组建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协体服务网络,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化验室为龙头,以各级服务组织为载体,以县域内肥料厂家为肥料基地,形成统一的测土配方、供肥联合体,面向全县实行技物结合全方位服务,以提高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率和标准到位率。
开展城市土壤环境污染普查工作,掌握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重点分析工业区、城中村等城市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毒害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污染来源与污染变化过程,完善污染行业企业有毒有害废物登记制度、重点区域污染源登记制度,从源头掌握土壤污染途径变化情况,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纳入常规监测项目,着力推进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人才。
加强绿化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建成区道路、城市广场、景观公园、工业厂区绿化建设,完善现有绿地,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建设工程;加强开发区、新城区建设的绿化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
加强保护地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恢复。加强保护地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面积型”向“功能性”转变。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科研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人为破坏活动;切实加强保护区的管理,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充分利用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加强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进农业节水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建生态市、生态县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创建优美乡镇(村),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秸秆集中供热工程和绿色能源生态模式建设项目。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改善传统灌溉方式,加强灌溉渠系维护,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整治河流生态,建设优美环境。对格木克河进行清淤等治理,使其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并实施河岸风光带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塑造集市民体憩、游乐与生态效益、美化于一体的沿河风光带,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文化气氛浓厚、休闲娱乐设施完备的城市。
强化生物安全、物种资源利用、资源开发的监管。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区、水源涵养区、防风治沙区和资源开发区等为重点,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优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制定相关生态破坏补偿政策,坚持“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优先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
(六)农村环境保护
“十四五”期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移。通过开展农村连片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加强农村河道整治工程;防止农村地区厕所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建立一批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工程;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区进行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实施面源削减与点源削减的抵扣政策;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规划,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典型村庄。
(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实施全过程监控。以热电厂、帝圣矿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为重点,促进清洁生产,使固废减量化,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公开系统,将产生种类、数量、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信息予以公开,建立危险废物资源化的市场体系,建立固体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资源化市场交易平台,逐步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废物的有效利用。
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监管。继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标识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运输制度。淘汰落后危险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提高经营许可准入条件。
(八)环保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用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材料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建设具有高效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能力的环保产业园项目,进行餐饮垃圾资源化示范、废旧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完成市、县两级废旧资源回收网络。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咨询、环保设施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等环境保护服务,逐步实施污染治理设施产业化投资运营。
(九)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系统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形成与时俱进环境监管、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体系。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环境监察大队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完善办公条件,增加执法车辆和设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较为完备的环境监测业务、监测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着提高。
构建“数字环保”,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监控系统。围绕“生态庆安、数字环保、信息共享、科学管理”的环境信息化建设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归口管理、资源共享、集中运维”的原则,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推动环境信息专网、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继续加强重点监管企业监控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主要河流断面监控系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监控信息的联网、集成和共享。加强环保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保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增加臭氧、PM2.5、PM10、水质全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等监测设备,推动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
四、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付中同志具体负责。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富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骨干力量,按时高质量完成本部门规划编制及相关工作。
(二)组建“十四五”规划专业团队
抽调相关人员成立庆安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班,负责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同时,邀请各行业代表共同组成“十四五”规划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县“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基本思路、《纲要》框架及草案进行咨询论证。各专项规划也可邀请本领域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论证规划内容。
(三)强化工作经费保障
根据国发〔2005〕33号文件精神,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列入部门预算,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五、重点工程项目
结合庆安县自然资源、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县十四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框架,以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活为纽带”,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全面实施“兴工强县、开发带动、结构调整、区域协作、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打造生态、资源品牌。
为此,以环保工程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大力实施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意识及制度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一)“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思路和举措
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协同管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质量达标的必由之路和应对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要从建立以人为本的空气质量标准和目标体系、完善规划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协同管理制度,和瞄准能源、工业、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的协同减排路径三方面着手,推进空气质量尽快达标、温室气体尽快达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和举措
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的防治策略。要算好流域污染防治的账,每一条流域、每一个断面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少,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解决问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针对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监管、主要污染因子治理和群众身边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治方面存在的短板,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消化存量、防止增量;充分履行好统筹、服务和督促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责,全力推动问题解决。
要通过制度建设、科技支撑等,实行精细管理、精准管控。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精准预警调度机制,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严格目标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更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否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系列攻坚战,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要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肯定全县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城乡污水处理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所取得的成绩。
(三)“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思路和重点任务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以生态主义为原则,从经济发展的整体上内生地控制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利用,切实推进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质量的效益提高的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源头上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经济转型。因此,只有统筹好绿色、低碳、循环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机统一,才能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限制过剩产能行业生产,提高排污费标准,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能效管理。实现对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加速行业对落后产能的调整。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从设计、生产到营销全链条共生共融,实现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兴产业。积极引导清洁能源消费,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政策,推进能源结构优化。
(四)“十四五”时期强化排污者生态环境责任的重点举措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2025年目标测算
PM2.5环境质量目标33μg/m3,2025年水环境质量目标:呼兰河欧根河绥望桥III类功能区标准,安邦河安邦河大桥IV类功能区标准。2025年度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COD:4695吨/年,氨氮:258吨/年。
(六)“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项目研究谋划
在巩固“十三五”时期重大工程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和新问题,建议组织实施以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区域性和局域性的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水环境水生态重点治理修复工程。完善重点流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总氮、总磷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总磷、总氮与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协同控制。
土壤环境治理攻坚工程。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综合先行区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分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管理,防范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风险。
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工程。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各领域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庆安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改善的同时,规划目标的实现,将使庆安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不仅减少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庆安的特色风貌,为庆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状况,将全面提高庆安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庆安经济的发展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得到充分的保证,在确保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规划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整个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将得到全面的加强和提高,经济系统将始终保持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下运行,经济增长将从资源投入型向知识投入型转变,从简单的外延扩张型向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型转变,整个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提高,经济系统将走上高速、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增强投资吸引力
随着规划的实施,庆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投资环境,为庆安进一步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目前国内外资本投入的走向来看,投资将越来越集中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健全和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投资环境,难以吸引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投资。环保规划的实施,将从整体上提高庆安的城市形象,使庆安成为黑龙江的一个经济增长亮点,从而为吸引更多的投资提供了条件。
由于高新技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环境污染将直接限制高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庆安环保规划所实现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生态化目标,将为庆安未来吸引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奠定基础,从根本上保证庆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使庆安始终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度,成为黑龙江的投资热点之一,确保整个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3)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随着庆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将有效地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经济损失。庆安环保规划的实施,将吸取其他地方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种种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运用中水回用等水循环利用技术原理,将极大地提高水循环利用率。规划实施后,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率的极大提高,在减少新鲜水用量的同时减少了废水排放,减轻了水环境压力。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庆安的污水处理率将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削减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负荷。
(2)全面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和固废污染处理水平
本规划利用政策和法规措施的适度调节,最大限度的减少各企业中小型锅炉的使用量,实行大吨位锅炉联片集中供热,可以使中小型燃煤锅炉的脱硫效率低、处理费用高的问题得到解决,加之燃料结构的改进和脱硫装置的安装,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通过加强扬尘、烟尘、餐饮油烟的治理和控制,能够改善城市空气中能见度,提高了生活质量。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着。
规划通过改善现有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并在全县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将大大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通过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防止和控制农作物污染及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污染,保障在不同的规划建设阶段,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成为庆安生态系统安全、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4)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并维护生物多样性
规划结合自然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大型自然斑块的管育,保障庆安森林覆盖、水土流失防治、水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各相关指标得以圆满完成,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广阔、更通畅的生存活动空间,在改善区域生态面貌、为居民的休闲提供优美充足的场所、提高自然生态体系旅游、休闲服务价值的同时,使区域原本受到破坏的自然过程得以恢复,促进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的显着提高。
(5)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效率显着增长
运用废物代谢原理构建废物链,初步建立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有效管理机制,使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规划将城区与其所在区域作为整体统一考虑、统一规划,通过城市与乡村要素在空间上的融合,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功能上的互补。创造既能充分利用和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又具有自然和田园之美的理想家图。在中心城市内部,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通过对人工环境、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自然要素(水系及城市绿地)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舒适的生活空间。
(2)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只有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将污染和人类活动强度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之内,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相应地改善社会管理机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者协调均衡发展的城市,不仅有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区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活力,有助于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消除长期以来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使区域经济发展永保生机和活力,在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提高庆安县的综合竞争力。
(3)带动生产、生活消费品位的提高
通过规划的实施,将为全面、根本地解决区域污染问题,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提供支持,促进庆安产业改变过去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化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