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一)、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发展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五年,是庆安经济社会发展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谋划好庆安“十三五”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将有力地推动发展转型,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和谐,从而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县域竞争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对于打造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低碳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作为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经济高效、社会公平
坚持经济高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经济体系。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坚持社会公平,公平地改善和提高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
4、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继续推进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抓紧既定目标、任务、措施的落实,同时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开辟新的领域和任务,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强化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庆安县所有辖区。
“十三五”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89.1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修订;
7.《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二、现状分析
(一)、 “十二五”环保规划执行情况
自2011年以来,庆安县将“十二五” 环境保护计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解落实到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各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中,以保证“十二五”计划目标和指标的顺利实施。
为推动“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实施,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将环保建设支出列入县财政预算科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投向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综合治理。
3、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环保体制机制
建立污水治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污水厂建设和运行招投标制度,从源头削减水污染排放等。
4、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境监测、监察能力
在现有财政投入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保障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5、加强跟踪评估,实施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由县政府建立干部的环保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指标包括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生态县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内容,涵盖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种种环境问题。
建立定期的工作任务执行情况跟踪制度,各责任单位每个月以书面报告形式向环保局汇报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二)、“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环境治理成效最为显着、环境面貌改善最大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和省环保厅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庆安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圆满地完成了《庆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1、环境保护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庆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战略地位也愈加突出,特别在“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提升,切实保护自然生态,促进资源、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2、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庆安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创建、生态县建设的总目标和营造适宜经济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要求,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控制线为基础,以环境功能区划为管理手段,以城市开发功能区划为参考依据的立体管理体系。
在生态功能提升方面重点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强化城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增强生态环境控制力,实现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
在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中,生态优先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促进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安全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经济与环境发展日趋协调
“十二五”期间,庆安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县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基本建立。
4、项目建设多支点推进,产业开发规模不断壮大
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并重,项目开发建设多支点推进。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合同履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是工业项目聚集发展。恒大粮油、瑞格制药等一大批具有较强拉动力的大项目,项目集中区效应不断显现。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扎实推进。以东禾金谷集团、鑫利达米业等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商贸流通项目多点开发建设。地下商业街、华辰超市、天一超市、客运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
5、城乡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五年来全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不断加大投入资金共投入,促进了城镇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大上。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全部建完,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
6、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成效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年度计划之列,至“十二五”末期,实现国家确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减指标,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7、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先后获得了庆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A级绿色食品水稻基地县、首家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城市环境整治先进县、全国争创“三绿工程”示范县,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的美誉。开展了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全县有14个乡镇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有45个村创建了省级生态村,现在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2015年末验收通过。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28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1.52%。自然保护区达到2处,面积达到0.73平方公里,全县共创建各级绿色学校4所,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恢复,小气候明显改善,调节、净化、保护、承载功能明显加强。
8、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县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县更新增设了监测设备26台(套),监察设备23台(套)、车辆3台,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接受群众环境污染投诉举报。
9、建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积极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充分发挥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源头污染的这一有效手段,使环评工作不仅参与综合决策,而且从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的角度来分析评判和处理问题,通过严格、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执法方式,使“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使我县新、扩、改建项目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三)、环境现状分析
1、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地表水各项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城区空气质量较好。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
(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从几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县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环保要求。
2、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庆安县“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的25051吨、1241吨分别削减了10%、12%,分别控制在22545吨、1117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的1741吨、1330吨分别削减1.6%、3%,分别控制在1686吨、1290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减排任务。
3、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较单一、单位GDP能耗偏高。我县多数企业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煤炭消耗比重过大、能源结构较为单一,致使煤烟型污染及低空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脆弱。城镇建成区绿化空白点较多,绿地面积分布不均。水土保持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开发建设施工周期长,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森林资源生产力低,物种多样性程度趋于简单化,生态功能减退,森林抗干扰能力下降。
(3)、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日益显现。乡镇基础建设缺少环保专项规划,环保设施欠帐较多。大量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自净和生态恢复能力下降。生活垃圾处理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部分乡镇企业排放废水对河道、农田构成直接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产品、农副产品受到不同污染。化肥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集约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少,粪便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跟不上,造成水质、空气污染和病菌传播,严重污染农村的环境。
(4)、环境保护欠账较多,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十二五”期间,庆安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尽管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因历史上环境保护欠账较多,环境保护与监管的任务还很重,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十三五”期间,是庆安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实力日益壮大,为新一轮的污染防治提供了经济基础;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日益深入人心,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有利的舆论环境。同时,“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面临的挑战是:“十三五”期间我县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相对滞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城镇建设,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废水、废气及其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压力较大。这些使我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污染介质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由原来的工业点源、城市生活源向工业点源、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并存转变;污染类型从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污染防治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为主向涵盖全市城乡范围转变。为此,应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并在“十三五”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创建生态示范县”为载体,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为出发点,统筹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统筹工业、城市、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努力把庆安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经济发展的生态示范县。
(二)、基本原则
民生优先。从日益提高公众对环境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统筹兼顾。坚持源头预防与治理修复相结合,坚持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环保监管硬件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长远谋划,系统集成。
优化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相协调,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分类指导。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区定位,体现环境污染特征区域性差异,实施分区控制,强化指导性。
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三)、规划目标、指标
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6%;城市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呼兰河流域主要考核指标达到水环境功能标准;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面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环境监管、应急能力全面提升,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得到落实;2016年实现省级生态示范县城的创建工作目标,2018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县城市标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形成生态市建设的机制和框架,为把庆安建设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宜居市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
(1)水环境目标
①、县辖区内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且城市段无超Ⅳ类水体;
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体标准,达标率100%;
③、城市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6%;
④、工业用水重复率≥80%;
⑤、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排放总量在“十二五”基础上削减10%和12%,分别控制在20290吨和982吨之内。
(2)、大气环境目标
①、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20天以上。
②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在“十二五”基础上削减1.6%和3%,分别控制在1659吨和1251吨之内。
(3)农村环境保护目标
①完成50个行政村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
②建设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个省级环境优美村;
③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④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
⑤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
⑥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⑦每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基本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①、受保护地区在国土面积比例7%以上;
②、森林覆盖率65%以上;
③、矿山生态破坏复垦恢复率80%以上;
(5)、固体废物防治目标
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8%以上;
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③、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6)、噪声环境保护目标
噪声质量继续保持全面达到功能功能区标准。
(7)、城市环境建设指标
①、城市燃气普及率53%;
②、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90%以上;
③、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以上;
④、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8)、环境监管自身能力建设目标
①、监测站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东部地区二级站标准;
②、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达到二级标准;
③、环境宣传教育逐步达到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
④、全县主要饮用水源、主要流域断面、城镇污水处理厂、重点排污企业全部配备自动监控系统;大气自动监控装置;实现省、市、县区三级监控信息联网、集成和共享。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水环境保护
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控制手段,以满足功能区水质要求为目的,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整治。
加强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大水源地水质全分析工作,加强汇水区工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管控,对其产生、排放严格管理、优先控制。重点解决水源地受高氨氮、高有机污染和石油类、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威胁问题。
加快城区排污管网工程、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让河流修养生息。加快污水管网和排污沟截流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改造,进一步将污水处理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覆盖至80%的镇域地区人口;将管网、污泥、再生水利用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
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污染,通过水资源的深度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进而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改善河流水质。加快格木克河等流域治理,恢复良好的生态功能。在实行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景观环境,建设优美的水域环境。
(二)大气环境保护
以调整能源结构为基础,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总量控制为手段,开展点、线、面(区域)三级污染源综合防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大气污染物源头削减。大力推行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以替代煤,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我县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利用工程等新能源建设工程。加强能源节约、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经济。加强和巩固重点源污染减排,推进污染物综合控制。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一些根本性的污染问题;加大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式生产工艺,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热点、水泥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建设,逐步扩大脱硫范围;电力行业全面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新、扩、改建机组必须配套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在采取低氮燃烧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脱硝设施改造;全面改造除尘效率低的烟尘净化装置,污染物必须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实施锅炉“拆小并大、拆炉并网”和工业余热利用工程,建成区取缔2吨(含2吨)以下非生产燃烧散煤锅炉;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采取围挡、绿色覆盖等措施整治建筑工地、房屋拆迁工地、锅炉房等料堆、渣堆、煤堆扬尘污染;严格控制城市建城区扬尘污染,增加绿地面积,改善道路质量,采取路面增湿、软硬覆盖、增加道路机械花清扫面积等措施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控制。
扩大无烟公路建设范围,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巩固“十二五”期间我县无烟高速公路建设成果,继续开展无烟国道、无烟省道的建设,综合整治公路沿线大气污染源。
加强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加强燃油品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车用油品质量,在销售的车用燃油中强制加入清净剂;出租车和公交车等高频使用的车辆推广清洁燃料和替代燃料;强制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废旧汽车。
(三)、生态环境保护
到2020年,将庆安县县基本建设成为城市功能支持系统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产业结构合理、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城市内部功能布局合理,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理想人居环境。
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好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提高草原生产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施农区工业化战略,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在未来的二十年,全县草原建设将在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基础上,突出以改良、治理、保护、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草原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同时,大力搞好退耕还牧还草、种草养畜,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有效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通过生态林业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实现生态农业建设为核心,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改良理化土壤生态为主要内容,组建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协体服务网络,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化验室为龙头,以各级服务组织为载体,以县域内肥料厂家为肥料基地,形成统一的测土配方、供肥联合体,面向全县实行技物结合全方位服务,以提高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率和标准到位率。
开展城市土壤环境污染普查工作,掌握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重点分析工业区、城中村等城市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毒害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污染来源与污染变化过程,完善污染行业企业有毒有害废物登记制度、重点区域污染源登记制度,从源头掌握土壤污染途径变化情况,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纳入常规监测项目,着力推进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人才。
加强绿化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建成区道路、城市广场、景观公园、工业厂区绿化建设,完善现有绿地,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建设工程;加强开发区、新城区建设的绿化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
加强保护地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恢复。加强保护地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面积型”向“功能性”转变。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科研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人为破坏活动;切实加强保护区的管理,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充分利用我市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加强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进农业节水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建生态市、生态县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创建优美乡镇(村),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秸秆集中供热工程和绿色能源生态模式建设项目。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改善传统灌溉方式,加强灌溉渠系维护,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整治河流生态,建设优美环境。对格木克河进行清淤等治理,使其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并实施河岸风光带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塑造集市民体憩、游乐与生态效益、美化于一体的沿河风光带,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文化气氛浓厚、休闲娱乐设施完备的城市。
强化生物安全、物种资源利用、资源开发的监管。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区、水源涵养区、防风治沙区和资源开发区等为重点,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优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制定相关生态破坏补偿政策,坚持“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优先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
(四)、农村环境保护
“十三五”期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移。通过开展农村连片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加强农村河道整治工程;防止农村地区厕所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建立一批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工程;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区进行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实施面源削减与点源削减的抵扣政策;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规划,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典型村庄。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实施全过程监控。以热电厂、帝圣矿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为重点,促进清洁生产,使固废减量化,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公开系统,将产生种类、数量、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信息予以公开,建立危险废物资源化的市场体系,建立固体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资源化市场交易平台,逐步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废物的有效利用。
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监管。继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标识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运输制度。淘汰落后危险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提高经营许可准入条件。
(六)、环保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用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材料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建设具有高效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能力的环保产业园项目,进行餐饮垃圾资源化示范、废旧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完成市、县两级废旧资源回收网络。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咨询、环保设施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等环境保护服务,逐步实施污染治理设施产业化投资运营。
(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系统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形成与时俱进环境监管、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体系。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环境监察大队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完善办公条件,增加执法车辆和设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较为完备的环境监测业务、监测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着提高。
构建“数字环保”,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监控系统。围绕“生态庆安、数字环保、信息共享、科学管理”的环境信息化建设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归口管理、资源共享、集中运维”的原则,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推动环境信息专网、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继续加强重点监管企业监控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主要河流断面监控系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监控信息的联网、集成和共享。加强环保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保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增加臭氧、PM2.5、PM10、水质全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等监测设备,推动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
四、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将基本的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环境监管服务、污水及垃圾等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应急服务、环境信息知情服务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对环保基本服务均等化投入,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有人监测,环境破坏行为有人制止,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能够恢复和消除,环境事故有效预防和处理,环境知情权得到维护,使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阶层的社会公众逐步享有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环境基本服务。
(二)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用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提高项目质量,建立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审批。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把淘汰落后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为基本手段,坚持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
(三)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重点加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建设,深化绿色信贷政策,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生态文明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环境友好型消费体系。
推动工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以电力行业排污权交易作为突破,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开展集中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明确职责,部门联动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不断完善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等制度,充分发挥市政府环境管理体系优势作用,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格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确保减排目标完成。
(五)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实施重点工程
规划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单位的资金落实;二是政府的实施投入。规划中确定的项目单位要根据计划中的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说明资金的筹措方法和可行性。政府应当根据规划的要求投入资金,并且公开说明资金的数量和投入方向。
加大资金投入,全县环保投资占GDP要求达到1.5%以上。环保机构经费和能力建设财力保障率达到100%。列入本规划的水、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项目应确保稳定运行。将工程项目实施资金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各类配套资金对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支持。
(六)加强环境依法监管,整治环境违法行为
严格落实“规划先行、环保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评“以新带老”措施。
全面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污染控制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碳氧化物),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污染源,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所有排污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新扩改建项目实施总量确认制度。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污染严重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申领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必须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已获排污许可证的重点排污者和进行总量控制的企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否则吊销排污许可证。
加强燃煤管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硫份高于0.8%、灰份高于25%的原煤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通过合理选配和加入固硫添加剂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七)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做大做强环保产业
整合环境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界限,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形成开放式环境科研体系,提高全省环境保护科技的整体实力。建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进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网站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将环保政府网站建设成为公众了解环保工作动态并能够与环保部门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发布环境质量公告,发布城市空气、噪声、饮用水源水质、重点企业环保行为、污染事故等环境信息,加大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通过采取网上投票、听证会、论证会和社会公示等形式,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和重大举措,接受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设立环境保护投诉电话,积极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积极引导各类环保民间组织投身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引导建各级、各类环保非政府组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搭建平台,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活动。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群众性系列创绿活动。建立绿色消费体系。制定措施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采购和可持续消费。
构建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环保诚信体系。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环保诚信档案,在全社会形成环保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道德观。
五、重点工程项目
结合庆安县自然资源、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框架,以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活为纽带”,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全面实施“兴工强县、开发带动、结构调整、区域协作、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打造生态、资源品牌。
为此,以环保工程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大力实施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意识及制度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共计20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25458.21万元。
庆安县“十三五”环保规划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见总表。
庆安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
起止时限 投资估算(万元)
总投资 自筹
资金 申请
资金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封育治理0.8万亩,坡面治理20万亩,水保林1.3万亩,水保工程560座 2016-2020 9500 9500
2 庆安县城镇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对格木克河支流镇内黑臭水体进行清淤、拓宽等综合治理 2016-2020 2200 2200
3 庆安县庆安镇新水源供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征地,并对土地进行绿化,铺设污水管线,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建立保护区标志、围栏、交通警示牌、界碑 2016-2018 1200 1200
4 庆安县城区集中供热新建热源项目 拆除热电厂原有的5台35t/h+1台20t/h燃煤链条锅炉及城区分散小锅炉40余座。新建4台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建设2台30MW背压式发电机组。 2015.5-2020.10 61280 41280 20000
5 庆安县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新建调节池、再生水处理车间‘絮凝沉淀池、滤池、处理间工艺、清水池、配套管网7295米 2016年—2017年 2847.07 1423.5 1423.5
6 庆安县污泥等有机物集中处理处置工程 新建预处理间、脱氮除磷间、值班室、搅拌泵房、调理池、囊式厌氧进出水池、囊式厌氧池等,年产沼气86.5万立方米,可产园林绿化土1.08万吨 2016年—2017年 2893.54 1446.77 1446.77
7 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项目 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日处理污水500吨 2015.08-2016.11 600 200 400
8 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项目 新建日处理550吨制药废水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微生物处理法 2015.1- 2016-12 296 96 200
9 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锅炉除尘、脱硫、脱硝工程项目 新建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水处理设施,除尘采用的是布袋除尘法。脱硫采用的是氧化镁湿法脱硫。脱硝采用的是SNCR尿素炉内湿法脱硝。堆场新建防风抑尘网。 2015.1- 2016-12 785.5 285.5 500
10 黑龙江银泉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项目 好氧厌氧处理工艺,日处理污水量1.5万吨 2015-2017 2300 1000 1300
11 黑龙江银泉纸业有限公司电站脱硫、脱硝 石灰石炉内脱硫,尿素脱硝工艺 2015-2017 300 50 250
12 黑龙江银泉纸业有限公司电站除尘项目 布袋除尘器 2015-2017 270 70 200
13 黑龙江省庆翔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锅炉脱硫脱硝改造项目 对2台75吨/小时燃生物质热电联产锅炉进行脱硫脱硝改造,采用石灰石炉内脱硫,尿素脱硝工艺,燃料堆场安装防风抑尘网 2016-2018 2800 1000 1800
14 绥化市庆安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护项目 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建立保护区标志、围栏、交通警示牌、界碑 2016-2020 600 600
15 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安放垃圾筒、垃圾箱,购置垃圾清运车、村庄保洁车,建垃圾转运站 2016-2020 5620 1000 4620
16 农村畜禽粪便污染治理项目 畜禽粪便集中收集,通过堆肥处理后全部农田利用,建设发酵车间,配备装载机、排风扇、粉碎机、配电柜 2016-2020 2660 560 2100
17 庆安县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改造管网管径Φ600—Φ1200 8400米 2016年-2018年 1500 750 750
18 庆安县污水管网及雨水管网分流工程 新建雨水管网48.025公里,新建泵站2座,城市内河治理7公里 2016年-2020年 27731.1 13865.55 13865.55
19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购置辐射检测仪、电磁辐射检测仪、多功能数字辐射仪、购置环保宣传用车 2016年-2020年 75 75
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预算
“十三五”期间庆安县大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1)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庆安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改善的同时,规划目标的实现,将使兰西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不仅减少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庆安的特色风貌,为庆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状况,将全面提高庆安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庆安经济的发展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得到充分的保证,在确保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规划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整个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将得到全面的加强和提高,经济系统将始终保持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下运行,经济增长将从资源投入型向知识投入型转变,从简单的外延扩张型向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型转变,整个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提高,经济系统将走上高速、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增强投资吸引力
随着规划的实施,庆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投资环境,为庆安进一步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目前国内外资本投入的走向来看,投资将越来越集中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健全和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投资环境,难以吸引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投资。兰西环保规划的实施,将从整体上提高庆安的城市形象,使庆安成为黑龙江的一个经济增长亮点,从而为吸引更多的投资提供了条件。
由于高新技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环境污染将直接限制高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庆安环保规划所实现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生态化目标,将为庆安未来吸引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奠定基础,从根本上保证庆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使庆安始终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度,成为黑龙江的投资热点之一,确保整个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3)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随着庆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将有效地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经济损失。庆安环保规划的实施,将吸取其他地方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种种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运用中水回用等水循环利用技术原理,将极大地提高水循环利用率。规划实施后,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率的极大提高,在减少新鲜水用量的同时减少了废水排放,减轻了水环境压力。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庆安的污水处理率将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削减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负荷。
(2)全面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和固废污染处理水平
本规划利用政策和法规措施的适度调节,最大限度的减少各企业中小型锅炉的使用量,实行大吨位锅炉联片集中供热,可以使中小型燃煤锅炉的脱硫效率低、处理费用高的问题得到解决,加之燃料结构的改进和脱硫装置的安装,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通过加强扬尘、烟尘、餐饮油烟的治理和控制,能够改善城市空气中能见度,提高了生活质量。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着。
规划通过改善现有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并在全县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将大大降低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通过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防止和控制农作物污染及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污染,保障在不同的规划建设阶段,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成为兰西生态系统安全、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4)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并维护生物多样性
规划结合自然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大型自然斑块的管育,保障庆安森林覆盖、水土流失防治、水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各相关指标得以圆满完成,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广阔、更通畅的生存活动空间,在改善区域生态面貌、为居民的休闲提供优美充足的场所、提高自然生态体系旅游、休闲服务价值的同时,使区域原本受到破坏的自然过程得以恢复,促进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的显着提高。
(5)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效率显着增长
运用废物代谢原理构建废物链,初步建立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有效管理机制,使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规划将城区与其所在区域作为整体统一考虑、统一规划,通过城市与乡村要素在空间上的融合,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功能上的互补。创造既能充分利用和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又具有自然和田园之美的理想家图。在中心城市内部,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通过对人工环境、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自然要素(水系及城市绿地)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舒适的生活空间。
(2)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只有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将污染和人类活动强度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之内,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相应地改善社会管理机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者协调均衡发展的城市,不仅有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区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活力,有助于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消除长期以来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使区域经济发展永保生机和活力,在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提高兰西县的综合竞争力。
(3)带动生产、生活消费品位的提高
通过规划的实施,将为全面、根本地解决区域污染问题,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提供支持,促进兰西产业改变过去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化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庆安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由省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然后报县政府批准正式实施。全县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县建设各阶段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到县、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之中,搞好综合平衡,分年度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
为加强对生态县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分管环保、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计划、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十三个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发改委主任担任,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制订生态县建设考核办法,对县生态县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向生态县建设办公室汇报生态县建设进展情况。
3、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把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分县乡两个层次制定生态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政府和部门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将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成绩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主要指标。
(二)、政策保障
1、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依法搞好生态县建设
在环境管理上要坚持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对于工业污染防治,要继续执行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两大举措得以落实,有效地控制工业污染。在生态县建设上,重点抓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要坚决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坚持先评价后开发,严格实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2、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在国家和省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相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一支过硬的环保执法队伍,加强环保自身建设,做到严格执法,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到位,促进生态县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3、坚持部门协调,齐抓共管
生态县建设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成。要强化生态环境统一监督与部门管理、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制约的机制。
生态环境统一监督部门重点做好制定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划的工作,并监督有关部门实施、各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各自的工作职能范围内做好资源开发的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三)、科技保障
1、在技术政策方面
在技术政策上,制定和实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政策,推动工农业生产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经济。
2、在治理工业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方式方面
在治理工业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方式上,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过渡,由点源治理向区域性、流域性综合治理过渡,由零星的生态破坏治理向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过渡。
3、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面
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上,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生态县建设的技术和装备能力,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建立一套与生态县建设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水、土、气、生物等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对生态环境状况做出预警和监测。
4、积极引进智力和人才
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为建设生态县顾问团来帮助开展工作,同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搞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5、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全县要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整合、模拟与预测,实现实时监测控制,为生态县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最可靠的支持和保证。
(四)、资金保障
1、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财政都要将生态县建设资金列入预算,落实建设资金,财政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的使用,都要把生态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逐年增长。
2、建立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库
县计划部门应会同当地环保和各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出近期项目和中长期建设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计划项目和贮备项目,较完整地建立一套生态县建设项目库,作为争取国内外资金的重要依据。
3、政策倾斜,引导投入
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政策,结合绥化实际,制定一整套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向生态县建设投入的优惠政策,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多元化投资,使投资者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同时要利用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筹资渠道,大胆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各部门争取政策性投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