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向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省、市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结合我县县情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任务,是未来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省、市部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逐步确立并实施了“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四大建设,打造一县三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创新实践,提前或如期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走出了一条独具庆安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谱写了加快发展新篇章,开创了提速升位新局面,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生态庆安、和谐庆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04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68元,年均增长14.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207万元,是“十五”期末的2.46倍,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12.3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1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成倍递增,累计达58.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7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近一翻;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0.6亿元,同比增长86.7%。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49,年均下降4.49%;产业结构调整到43:25:32,县域经济发展结构合理、效益提高、速度加快。
——招商引项势头更加强劲,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累计建设项目242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7.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大项目8个,超5,000万元项目7个。响水河矿业开发、科伦脂肪乳、改性沥青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国能生物发电、庆翔抽凝式发电、银泉秸秆造纸等大项目进展顺利。以“绿色食品加工、医药、矿产、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在项目建设的有力拉动下,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全县新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3.65亿元,利税1.05亿元,年均增长27.8%和29.7%。工业立县初步完成了资源起步的过程,向实现工业化中期阶段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现代农业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经济成果丰硕。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对上争取资金5亿多元,实施“庆北绥”高标准水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53个;购进农机设备3,000台(套),组建百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21个,田间机械化率达到80%;消险加固4座水库, 改造4个灌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种植业坚持走科技腾飞之路,引领粮食高产创建,耕地面积发展到265.9万亩,增长18.9%;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201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总数发展到58个,年产绿色食品超300万吨,获得了“中国绿色名县”殊荣。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实现26.16亿斤,较“十五”期末翻一番。劳务业突出技能输出,输出人数和收入同步增加,2010年劳务总收入实现6.1亿元,人均增收2,000元。畜牧业围绕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产值实现5.96亿元,年均增长10.6%。农产品加工业总数达到1,085家,打造了木耳加工、亚麻编织等特色产业屯64个,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已具雏型。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4家。林业围绕“三年绿化”目标,共完成植树造林13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17个,吸纳农户3,538户。农业总收入实现34.5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32%。
——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新建了生资、果菜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达到9处,年交易额突破12亿元。新建改建国东、万豪、县宾馆大型宾馆3个,大型超市3家,大型购物商场2个,大型地下商场1处,新增农家店、农资店185个,方便了群众购物;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建物流中心一处,新增物流企业6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00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1,600万美元。全县新建大型旅游服务项目17个,旅游景区发展到32处,旅游服务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十一五”期内共接待旅游人数292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实现5.6亿元。
——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在城镇建设上,累计总投资2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新开发房地产面积达139.1万平方米,标准化住宅小区达到96个,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由22.31平方米提高到31.64平方米;完成了供水管网改造、热电厂锅炉燃生物质改造、供热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供热总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和排水覆盖率均由75%提高至80%;改造了人民公园、站前广场,新建了人民广场和利民休闲广场,丰富了群众生活;实施了道路改扩建、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修建和改建大小道路35条,新增道路硬化面积7.9万平方米,城区内道路总面积达到42.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39.02%,亮化率达到100%, 绿化率和亮化率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7.85%和5.26%。在乡村建设上,累计投资10亿元,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仅农村公路投资就近7亿元,修建1,784.5公里,通屯率88.8%。首批17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全面告捷,曙光村、兴隆村整村改建工作基本完成。新打人畜饮水井56处,安装自来水222个屯,6.3万农民喝上“健康水”;新建“零租房”200户,带动农户改造泥草房1.6万户,住房砖瓦化率由69%增至78%;新栽绿化树7万多棵,修建休闲广场103个,安装路灯2,160盏,新建垃圾处理厂82处,新建商服楼1.5万平方米,新修地下排水2公里,硬质边沟88.5公里,过沟桥1.2万个,标准化篮球场127个,铁栅栏和工艺围栏24万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16.8平方米提高到20.7平方米。
——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两型”社会初步构建。关停了庆安县钢铁厂、鸿源酒精厂、福利纸制品厂、庆沈联合建材厂、发展造纸厂等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了东大木业窑炉及锅炉节能改造、热电厂锅炉燃生物质改造、地纳制药燃煤锅炉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国能生物质发电等9个项目。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理念,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效果。2010年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减排334吨,二氧化硫减排1,987吨,万元GDP能耗年平均降低4.49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统筹繁荣发展,和谐程度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筹资1.9亿元,改造、新建校舍53所12万平方米以上。四中、一小学、发展中学、民乐中学等7所学校被列为省级标准化学校,集中办学位居全省前列,高考万人口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投资1.6亿元,异地新建了国家级标准化县级人民医院,新建和改造了14个乡镇卫生院、45个村级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以上;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367所,医生1187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人,病床597张,每千人口1.7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总投资5,300万元,新建庆安文化艺术中心和“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两处大型场馆,新建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个村文化活动室、90个屯文化大院、88个农家书屋,重新组建县文工团,形成了“金字塔”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体系;新建标准化室内外塑胶网球场3处,乒乓球活动室183个,标准混凝土篮球场127块,大型休闲广场3个,乡村体育文化休闲广场103处,稻田冰场54块,体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41%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2.6万人,就业率达9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4.9万人,较“十五”时期增长208%,医疗保险1.49万人,增长49%,失业保险1.53万人,增长39%,工伤保险2,279人、生育保险844人。低保范围不断扩展,对符合条件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新建了勤劳镇第一中心敬老院、五保供养二院,700多名孤老残人员得到有效救助。新建16个农村社区,14个司法所、14个派出所、2个法庭。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内外影响力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许多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认可。在肯定“十一五”成就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看到,我县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支柱型项目少,科技含量低,运行质量不高;三是南北差距大,增长渠道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城乡建设起点相对较低,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不足,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比较繁重;五是县乡财政比较困难,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六是投融资渠道窄,重点项目建设依然受到资金困扰;七是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八是政府工作效能仍需提高,思想观念落后,拼抢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面临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贯彻实施;继续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战略,加大对重点项目、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增加农林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两棚一草”改造、“三供两治”工程、千亿斤粮食产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等等,这些都是我县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二是市场机遇。全国经济的大调整,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正在由“重化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我县提供了产业承接的良好机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县充分发挥绿色产业基础较好、资源富足的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契机;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理念的普遍倡导,为我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大搞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提供了良好前景。三是基础优势。我县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大,风力资源充足,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持续投入,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品位逐渐提升,“洼地效应”凸显,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县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困难和压力。一是绿色增长的压力。国家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出更高要求,而且我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县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高新技术发展不足,加工业多处在中低端,产业发展既需要上规模,更需要调结构,难度和压力会更大。三是区域竞争的压力。近几年,我国区域经济不断调整变化,区域集群化增势明显,全省各地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发展,国家和省加快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密集出台,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市各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大幅提高,这对我县构成较大压力。四是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产生,新旧矛盾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短缺,部分城乡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致使社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四大建设,打造一县三区”总体发展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重大项目为支撑,走“现代农业化强县、新型工业化富县、城镇化兴县、大商贸活县之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和民生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好中求快,强化发展意识,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实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园区工业产业,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特产品小加工业快速发展,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增强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3、坚持转型发展原则。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大搞精深加工,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和贡献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绿色包装制品、生物农资等产业。
4、坚持项目牵动原则。依托我县资源优势,盯住国家产业政策,咬住国内知名财团商会组织,力求在重大产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合作项目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项目扩群增量和提质升级、力争抢上一批“国字号”的农业产业基地、省级工业园区、风电能源开发、土地集中整治等重大工程项目,以项目大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5、坚持统筹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县情和乡情,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机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坚持民生为本原则。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探索建立完善保障民生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共促社会和谐。
三、主要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强力推进“四大建设”,实现 “五个翻番”。即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围绕总体目标,充分考虑现有基础和条件,确定庆安县“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8.5亿元,年均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95.6亿元,年均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年均增长17%。
——结构调整目标: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0:35:35。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县城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重提升到33%,城镇化率达到47%以上。
——科教发展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有较大提高,工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和65%,高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城乡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环境不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以上85%。
——生活质量目标。“十二五”期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次;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2.49%和13.08%;农村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设施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以上,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达到9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不少于4人;全县体育人口达到42%以上,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态势,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森林覆盖率达65%,其中平原绿化覆盖率达13.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新建房屋节能率达到8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处理率达60%;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以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十一五”末水平,工业“三废”基本达标排放。
第三章 以打造工业强县为目标
全力实施项目开发建设
抓住国家支持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的有利契机,按照“依托资源、规模发展、精深加工、配套服务”的思路,以发展低碳、环保、循环经济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全力实施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7.9亿元,年均增长21.16%。
一、抓好项目储备
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连续三年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开发与建设工作,力争三年内开发出实施性强、发展前景好、财政贡献率高的重点项目30个,为实现项目强县作好准备工作。在人力上,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借助外脑搞好产业项目谋划。在方向上,一是瞄准国家政策导向,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大上新能源、绿色包装制品、新型建材和生物农资项目。二是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上水稻精深加工、食品精深加工、医药、矿产加工项目。在项目引进上,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走出去与中央直属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定点、定向进行项目对接。
二、推进项目集群发展
以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全力推进医药、绿色食品、新型能源、矿产、绿色包装制品、新型建材等项目建设,提档扩面、点面齐动、多元并举,建立起不同规模层级的项目集群。到“十二五”期末,新建或扩建重大项目30个,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产值超5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产值超3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产值超1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力争引进1-2家以上国家或行业500强企业,发展5家税收超2,000万元以上的明星企业。
三、搞好企业上市工作
重点引导和扶持澳利达集团搞好奈德制药牛黄清感胶囊项目、中药基地建设及中药制剂项目、萸磺酸钠车间建设等项目;支持银泉公司尽快完成9万吨绿色环保秸秆纸浆箱板挂面纸项目;支持鑫利达米业公司尽快完成米糠油二期精深加工项目。使三家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使其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内实现1家公司上市,形成大项目建设的“灯塔效应”。
四、重点突破大项目
1、在水稻精深加产业上搞突破。坚持整合与开发并举,对现有米业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建立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知名品牌,发挥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同时,进一步延伸水稻产业链条,搞好大米酒市场拓展,抓好米果开发、米糠油精深加工、稻壳发电、稻壳灰制肥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水稻产业链条,发挥水稻资源的最大效益。
2、在食品加工产业上搞突破。注重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大上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发挥食品资源最大效益,到2015年,食品加工业产值实现20亿元。在酒业饮品发展上,抓好源升河大米酒的市场开发,带动大高粱和七河源等知名酒类品牌,加强企业合作,提高研发能力,扩大米酒生产。同时,抓好康润达食品公司、兴安雪源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蓝莓果汁、蓝莓干红酒和花青素项目、望龙山苏打水扩建项目、民乐镇双龙泉矿泉水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在粮油加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抓好阳达大豆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大豆产业链条延伸,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收益率。在果蔬系列发展上,帮助金绿脉公司解决好原料基地问题,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不断做强做大,大力开发马铃薯休闲食品,变性淀粉、精淀粉、粉丝等产品,全力发展特色水果和特色蔬菜的种植,精深加工和冷冻保鲜。重点抓好发展乡特色提子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民乐镇5000万穗粘玉米加工冷冻项目建设。在特色肉制品发展上,重点抓好特种野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绿色土鸡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绿色食品森林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在山产品开发上,以浆果、坚果精深加工为龙头,带动浆果种植园和坚果种植园基地建设,全力发展食用菌和山野菜种植及精深加工,重点抓好有机食用菌精深加工及基地建设项目、绿色山产品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3万亩松子基地及松子精深加工项目。
3、在医药产业上搞突破。“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重点搞好中药基地建设、生物制药、新产品研发和项目开发力度,形成中西药齐头并进的格局。到2015年,药业企业发展到10户,医药产业产值实现30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22%。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4万亩,中药增加值占医药增加值的26%以上,把庆安打造成为全省北药开发基地。重点抓好林管局1万亩北药种植基地项目,奈德制药牛黄清感胶囊项目、中药基地建设及中药制剂项目、萸磺酸钠车间建设等项目、瑞格制药1,000吨中药提取、固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GMP技术改造综合项目的建设工作。
4、在能源矿产产业上搞突破。在能源产业上,充分发挥我县能源资源优势,搞好现有和潜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使能源产业取得较大发展,到2015年,能源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积极营造新能源林,利用我县充足的枝桠、秸秆、稻壳等资源,搞好庆安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庆翔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风电开发,做好东方红林场风电场的招商工作及其周边的测风工作,在“十二五”时期内,东方红风力发电项目争取建成投产,周边区域测风全面完成。搞好全县范围内地热能勘探,在有开发价值的情况下,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内,部分区域的地热能得到开发利用,同时,大力开发沼气能源。在矿产产业上,重点抓好铁矿、建筑石材、页岩和陶粒等优势矿产的开发,构建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龙头基地。抓好响水河矿段开发项目,进一步壮大帝圣矿业有限公司的铁多金属矿及铅锌有色金属矿综合采选基地;以庆安高老建筑石材厂为骨干,加强资源整合,引带平安镇的其他采石企业合理开采,综合加工,形成建筑石材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加大页岩开发利用,大力扶持发展陶粒砌块、免烧免蒸砖、新型砌块等新型建材产业,到2015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重点抓好宝山1.2亿块页岩烧结砖项目、聚宝新型墙体材料项目、东利8万立方米空心保温砌块项目、新胜乡新清村新型墙体砖建设项目、新胜乡新岗村红火二砖厂空心砖建设项目、庆安镇免烧砖项目、建民乡水泥砌块环保建材项目、同乐乡免烧免蒸砖项目、大罗镇新型建筑材料项目。
5、在绿色包装制品产业上搞突破。发挥我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医药加工企业多、产量高、包装制品需求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制品产业,到2015年,绿色包装制品产业产值实现5亿元。重点抓好银泉公司年产9万吨绿色环保型秸秆纸浆箱板挂面纸项目、华利塑业公司7000吨无纺布项目、金绿洲2.5亿只玻璃瓶项目。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包装制品生产企业,发展精美印刷、开发绿色药用包装制品、绿色农产品包装制品和绿色民用包装制品。
6、在生物农资产业上搞突破。抓住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迅猛发展的有利契机,依托我县及周边地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农资工业,到2015年,生物农资工业实现产值5亿元。扶持鑫阳肥业、双瑞肥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与两家生物质电厂联合,利用生物质发电产生的生物质灰发展生物钾肥,扩大生产规模,做强生物有机肥产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农药生产企业,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引导华利塑业公司,利用现有无纺布技术设备,开发无支架无纺布农膜产品。
五、拓展园区建设
抓住国家“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机遇,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要求,依托现有基础,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完善相关手续,制定高标准规划,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争取工业园区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电力、供排水、规模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规模大、实力强、大品牌企业落户基地,并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种类范围,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到2015年,使园区规模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21平方公里,内部建有三个农产品加工区、一个农产品批发区、一个高科技产业区,园区各类企业增加到170户,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年创税金达到2亿元,解决就业7,000人。
第四章 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
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农业、农村、农民三者统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经营、规模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农业建成种植业标准化、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加工产业化、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化和生产生活条件城镇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实现22.8亿元,年均增长6.16%。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力争实现40亿斤。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全力推进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十二五”期末全部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大呼兰河灌区建设和河流治理工作,“十二五”期末完成7条河综合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和质量;加强小流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十二五”期末治理完成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完善水田灌溉渠系建设,对4座渠首工程进行改造,对灌排渠系按干、支、斗、农四级进行科学规划,实现水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对旱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规模建设,逐村、逐乡推进,实现一次投入永续利用的目标。重点以旱田节水项目示范区为主,建设旱田节水喷灌项目,力争实现旱田喷灌面积10万亩。实施农业机械化工程,抓住国家和省对购置农机具补贴的政策机遇,加快农机具更新改造,组建农机作业联合体或合作社,提高农机标准化装备水平。到2015年,新增大型拖拉机430台,配套农具2,110台(件),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5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5%以上。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到2015年改造中低产水田15.75万亩,大豆12.25万亩,创建标准大豆粮田3万亩,建设标准化大棚3万栋。
二、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县乡农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提高优质良种研发和推广能力。到2015年,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重点推进袁隆平院士与源升河集团联合组建的水稻研发中心项目和北方绿洲稻作研究所建设项目,提高粳稻品种的研发与推广能力。二是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到2015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00个,60%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65%的商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采购和销售。三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气象水文测报系统建设,保证农作物质量安全。同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继续抓好“大树进屯工程”,加强围城、围村、围屯绿化及荒山、荒沟和小流域污染治理,不断提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大力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规模,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上市,确保农民用上高效低毒农药和合格化肥,保证农产品质量。
三、优化种植业结构
加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和数量,通过基地建设实现规模种植,推动大型机械化作业、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质品种的推广。到2015年,实现全县粮食单品种种植规模200亩以上的面积达到100万亩,种植业优质品种率达到98%以上,全县绿色食品开发面积达到240万亩,绿色食品总量达到150万吨,年均增长6%。大力开展科技兴农,以科技园区建设为引领,继续推进“十百千”科技工程,水田积极推广水稻两段式、超旱钵育、机械插秧和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旱田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大豆玉米4+1和玉米大垄双行覆膜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良种化工程,水稻继续主推东农428、垦稻12、龙粳26等品种,大豆主推垦丰20、垦丰16、绥农22、绥农26等品种,并瞄准加工需求,向优质专用新品种上调。实施特色产业工程,积极引导特色种植业发展,建设中药种植园,山野菜种植基地,黑木耳、葡萄、粘玉米、葵花籽、甜菇娘种植基地,特别是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机遇,以庆安镇蔬菜产业基地为核心,围城、沿路及利用大棚发展蔬菜经济,使之发展成为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特色集群经济。
四、调优农副产品加工业
以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围绕小产品大市场,把农副产品加工放在开展富民工程的突出地位,为富民增收开辟新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于我县丰富的绿色、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在精深开发、配套开发、品牌和包装上求突破,提升产品的档次,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升值。加强政府引导,严格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强化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启动民间资本,大上绿色小食品加工项目。逐步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发展订单农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强粮食仓储能力建设,实施新建、扩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3个,“十二五”期内新增粮食仓储能力15万吨。到2015年,初步形成原料基地完善、企业规模大、链条完备、产品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群体,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五、大力发展畜牧业
围绕实施“南养猪、北养兔、中间养鹅鸭、临山养牛羊”的发展战略,以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为重点,推进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实现9.82亿元,年均递增10.5%。实施规模养殖工程。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养殖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代化养殖小区发展。到2015年,发展100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个以上养殖大户,全县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以上。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生猪主推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品种;肉牛主推西门塔尔、夏洛来等品种。实施动物防疫工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配齐配强兽医队伍,落实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强化种畜禽、兽药、饲料的监测检验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推广实施动物免疫标识,产地检疫、上市交易、入场屠宰检疫率均达100%。实施组织化工程。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统一解决饲料、种源、技术和销售等问题。
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民在非农领域内就业,加快农民就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精品劳务输出业,做强做大劳务经济。到2015年,劳务经济实现9.8亿元,同比增长60%,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比增长64%。坚持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多样性,采取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相结合,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发挥聚集效应,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农产品小加工、运销、储藏、咨询、餐饮等二、三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使农民变为企业职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做和农副产品加工“三来一加”项目,拓宽就业和创业渠道。加强境内、境外输出基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外输能力。落实“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到2015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发展到6个。加强县乡劳务输出平台建设,配强人员,完善设施,提高对输出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用工信息的搜集和发布能力,着力培育和推介专业化劳务品牌,以品牌带动,提升输出质量,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
第五章 以优化升级服务业为目标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实施消费需求战略的有利契机,结合小城镇建设,坚持以“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增加就业”为中心,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逐步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7.9亿元,年均增长19%。
一、重点发展物流运输业
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投资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完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十二五”时期,拟新建公铁立交桥1座300米,改建县乡级公路200公里,村屯公路200公里,新建200米欧根河大桥1座,改建乡村路桥梁25座约1,000米,改建县乡村路涵洞218道。到“十二五”末期,通乡、通村公路白色路面达到100%,通屯公路白色路面达到90%。完善客运设施,新建高标准现代化的县客运中心一处,新建农村客运站场14个,优化客运网络,规范经营行为,形成规范有序、功能完备的客运服务网络。完善货运设施,重点实施长庆物流中心、澳利达医药物流中心、庆安县物流中心和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强货运场站建设,发展货物运输,鼓励引导货运车辆向集装箱运输、厢式运输和专业运输、特种运输转变。
二、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坚持“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的发展理念,以完善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以商贸流通实现大突破为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着重建设培育特色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搞好兴龙贸易市场、大豆市场、木材市场和果菜批发市场等8大专业市场的改建和新建工作。借助推进城镇化契机,以房地产开发为引带,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便民超市、农资批发、饭店、洗浴、服装、建材、蔬菜等综合服务一条街,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农家店400个,打造重点商贸大镇2个。努力营造县城商贸中心氛围,增强专业街区商贸服务功能,提高县城流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整合商业资源,培育县城6大商贸专业街区,即:步行街培育成名牌服装专业街;中央大街培育成家电销售一条街;经纬街和北三道街培育成饮食服务专业街;解放路培育成宾馆服务街;铁北街培育成建设市场交易区;绥庆路培育成农资销售专业区。同时,搞好商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哈伊路沿线建设大型物流中心1处、五星级酒店一座。重点建设大型商业广场3个,大型超市2个。努力把庆安县打造成具有浓厚现代商业气息的中心城镇。
三、加速发展特色旅游业
根据庆安县旅游资源特点及分布情况,加强整体规划,完善政策导向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资金,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各项配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形成具有较高档次的配套服务体系和适合市场运营的管理体制,使旅游业年接待能力达到20万人次,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把庆安建设成为旅游名县。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区:即北部森林山水风光旅游区、中部绿色观光与民族特色旅游区、南部历史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区。突出抓好柳河风景名胜区、望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丰收九龙泉度假村、万亩苗木观赏园、兴隆村民俗旅游等景区景点建设,开发药膳药疗、搏击场、冰雪游乐园、特色养殖园、南湖垂钓园、森林浴场、瓜菜采摘园和沙滩浴场等新型旅游项目建设。
四、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
坚持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加强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托幼、康复医疗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清洁卫生、区域安全、劳动代理等能满足家庭特色需求的业态。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和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强化科技信息发布能力。同时,培育和规范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
第六章 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目标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突出产业引带、打牢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着力推进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切实承载和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小城镇。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7%以上。
一、突出产业引带
本着打造1个中心镇、6个重点镇、7个跟进镇全面梯次跟进的小城镇建设战略。各乡镇根据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状况和产业情况,明确功能定位,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工业、商贸和旅游等产业,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作用和吸引作用,通过逐年推进,建设一批产业突出、特色明显的工业强镇、商业重镇和旅游名镇。中心镇立足优势地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6亿元,年均增长31%;重点镇围绕产业定位,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都要达到 1,000万元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创收500万元以上,争取各类资金10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跟进镇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都要达到500万元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创收200万元以上,争取各类资金50万元以上。
1、建设工业强镇。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要按照工业集群发展规律,立足现有土地、企业、产业等资源,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在完成县里确定的项目招商任务的基础上,每个工业小城镇每年至少要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2,000万元以上,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00万元以上,力争每个工业小城镇每年新上2个以上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扩大项目规模和增加资本总量。有条件的也可辟建工业区,加快集聚建设,拉动小城镇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提升小城镇城镇化水平。同时,着力发展小加工群体。利用丰富的农产品、畜禽产品、山产品资源,在现有基础上,使小加工由小群体向大集群发展、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由初粗向品牌发展、由小企业向大企业发展。通过项目建设的强力牵动,逐步增加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小城镇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2、建设商业重镇。以商贸为主的小城镇,要重点发展贸易、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市场和知名的专业市场。深入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综合消费市场建设,建好功能配套的农贸市场,集聚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建好一定规模的超市和商场,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各类商品交易场所;建好具有较高档次的特色餐饮服务项目,繁荣活跃商贸小城镇。通过发展各类服务业,拉动消费和促进小城镇人口扩充,逐年提高小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建设旅游名镇。以旅游为主的小城镇,要继续加强旅游景点建设,打造特色旅游精品,重点发展与旅游配套的服务项目。以柳河风景名胜区为主的“五•七干校”历史文化游、望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的山水风光游、农业环线绿色产业为主的生态观光游和勤劳镇曙光村、久胜镇鲜丰村、致富乡兴隆村为主的民族特色风情游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为主,在线路节点上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新上项目。配套发展旅游经济,积极推广和丰富旅游服务项目,带动酒、米、山产品、版画、葫芦画和小扫帚等地方土特产品和工艺美术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通过三类小城镇的强力推进,切实打造一个辐射能力强、引带作用大的样板小城镇。
二、打牢基础设施
1、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调整、完善、稳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推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工业区开发。到2015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9平方公里,使城区面积达到13.6平方公里以上,县城人口达到13.6万人。实施城市整体规划工程,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新城区控详规划、老城区控详规划和工业开发区控详规划,进一步明晰“三区”发展框架,建立老城区、新城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合理分工、相对独立、改老开新、以新带老”的发展模式,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圈层式”发展向“三中心组团式”发展的基础性跨越。实施道路改造工程,继续完善道路网络,“十二五”时期内,力争改造道路47条,新增道路5900延长米。完成西外环路和南一路建设,向西延伸横向主干道与西外环相连,向南延伸纵向主干道与南一路相通,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完成新水源地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给排水管网改建,“十二五”期末,给排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90%、80%和60%以上,继续推进热网改造,全部实现分户供暖,地上管线全部取消,对燃气项目重新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争取早日建成开栓供气。实施安居工程,结合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加大住房保障建设力度,到2015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4.64平方米以上。投资50亿元以上进行棚户区改造,拆迁户达到15,000户以上,建筑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以上。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到2015年,集中新建、配建廉租住房26万平方米,5,000套以上,基本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居者有其屋;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题。实施滨水景观带工程,加强格木克河柳河桥至格木克桥段改造,沿南一路取直格木克河,并对沿河80米宽度内的河道进行重点整治,通过设置跌水坝、补水井等设施保证河流四季不枯水,改善水质、保持水量、恢复生态、建设景观。沿河以追溯城市历史、展示现代城市建设辉煌、创建未来生态城市3个主题,通过河岸绿化栽植、布置主题雕塑和广场等手法,把格木克河改造为富含城市文化底蕴,集观赏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以“百万园林”绿化建设为引带,实施大树进城,全面推进街路绿化、广场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城乡结合部绿化,彻底消灭城市裸土地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到2015年,城市人均绿化面积达14平方米。
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屯建设:实施整村改造工程,在完成致富乡兴隆村的整村合并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都集中改建一个新村庄。实施公用设施建设工程,五年内,新建村屯白色路面400公里,新增50个自然屯,总数达到755个,通屯率达95%。在县内南北环线上,打造5到10个集产业优势明显、环境建设优美、“水、路、电、汽、房”配套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屯。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能、改房工作,到2015年,农村人畜安全饮水自然屯达到720个以上,安全饮水入户率达到92%以上,90%以上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90%以上,力争消灭泥草房。小城镇建设:实施给排水工程。大力争取专项资金,整乡推进,提高自来水入户率,到2015年,小城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在镇内主次道路、公共场所和集中居住区修建地下排水管道或明渠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实施道路改扩建设工程。构建小城镇横向和纵向结合的道路框架体系,在街道整体硬化的基础上,逐步拓宽城镇次干道并配套建设路边石、人行道、路灯,到2015年小城镇内路面硬化率达到90%以上。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开发新型能源,继续推进沼气试点,扩大秸秆固化加工,为小城镇农户提供清洁燃料;推广各类太阳能房建筑、日光节能温室、塑料大棚和塑膜覆盖畜禽舍等新技术。实施房屋改造工程。坚持立体开发的原则,集约利用土地,并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和购买力,搞好农民住房开发建设。参照勤劳镇曙光村、致富乡兴隆村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廉租房、廉价房建设和泥草房改造,每个小城镇至少打造一处风格别致、独具特色、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和廉租房、廉价房小区,吸纳更多不同层次居民入住小城镇,到2015年,小城镇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以上。实施环境治理工程。结合“三供两治”工程建好适合小城镇的卫生填埋式垃圾集中处理场。实施景观建设工程。每个小城镇至少要新建一处如花坛、主题雕塑、园艺小品等景观景点或代表本地小城镇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同时,搞好绿化规划,以栽植“四树四花”为主,全面绿化小城镇,到2015年,小城镇绿化率达到20%以上。不断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到2015年,重点镇和跟进镇人口规模分别扩充到5000人以上和4000人以上。三、完善服务体系
不断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主要建好“六个一”,即一个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一个文体休闲广场(建设完善5,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休闲广场)、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加快综合消费市场建设,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功能配套的农贸市场,集聚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一座大型超市商场(建设完善一定规模门类齐全、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各类商品交易中心)、一处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完善一处如健身馆、老年活动中心等村民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批公益事业项目(逐步完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公益事业项目),使小城镇具有与本地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就学、就医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所,推进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实惠。
第七章 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为目标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编制实施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机制,抓好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到2015年全县工业污染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025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30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52吨以内,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550吨以内。
一、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节约
制定和完善促进节约资源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价格和财税等政策,通过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积极推进节水工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硬质渠系建设,促进农业节水;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全面实现“一户一表”,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促进生活节水;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促进生产节水;完善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可利用水源的范围和总量。二是积极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积极稳妥地推行村庄整理,压缩农村人均居住占地面积;加强土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中低产田耕地质量的改造,减缓并最终制止耕地下降的趋势。到201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29.2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稳定在185.3万亩。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积极促进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体系。重点抓好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等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对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四是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促进秸秆在畜牧养殖、新型能源、建筑装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推广节肥、保肥技术,促进生物农药技术开发,应用配方施肥、种子精选、包衣药剂拌种等节肥、节药、节种新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和种子利用率。五是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骨干企业。加强农产品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加快构建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工业园区实施产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综合利用、循环使用。通过产业链的衔接,把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做到“物尽其用”。全面推行鑫利达大米加工—稻壳供热—米糠精深加工的循环经济模式,重点搞好银泉公司稻草造纸—草屑、污泥制肥和两家生物质电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灰制肥或制造新型建材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投入的资源“吃干榨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
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能源节约
坚持系统谋划、节能优先、创新替代、绿色低碳和安全持续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努力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一是强化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工业企业能源效率评定,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矿产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强化对重点耗能大户的跟踪监管。支持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应用高效降耗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准入标准、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能耗消耗核算制度,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二是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建筑物能耗。贯彻落实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节能型住宅的政策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所有新建筑都要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推进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积极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等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到2015年全面禁止实心粘土砖生产。三是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支持节能技术开发、推广和产业化项目。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发展新型替代能源。重点搞好风电开发、地热能开发,强力推进农村沼气开发利用,完成两家生物质电厂立项及后续建设工作,尽快建成投产。
三、强化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
加快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对水源、土地、林地、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一是加强治理力度。以“百万园林”工程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和格木克河综合治理为引带,推进土地、草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矿区破坏植被恢复、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二是加大绿化力度。到2015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平原造林绿化面积达到6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13.7%。农村以望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双宝山马鹿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和林业局特种林木苗木基地项目为引带,继续推进植树造林。三是加大环保力度。深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呼兰河流域和格木克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强小流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强化绿色食品基地的环境监察和监测,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搞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防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使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切实整治;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源,加大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力度。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力争2012年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日处理污水2万吨,垃圾160吨以上。四是加大管理力度。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控城市污染物排放,强化矿山、重金属加工等排污企业的环境监测,排查环境隐患,确保达标排放。到2015年,建立起以绿色产业为重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经济体系,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把庆安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县。
第八章 以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为目标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改革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必须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推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进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继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行政层级和职能责任,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2、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改革农业资金投入方式,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支农资金筹集和投入机制。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增加村务管理透明度,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医改精神,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探索多元办医途径,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十二五”时期内,建立起适应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急救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4、落实其他相关改革措施。深入抓好财税金融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综合配套等多项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二、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1、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拓展外向型经济实力。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的有利契机,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商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澳利达医药、阳达大豆、银泉造纸、鑫利达米业和东大木业等要进一步完善对外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逐步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以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为主的劳务输出市场,组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境外劳务输出,从事建筑行业和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服务业。
2、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哈尔滨、绥化、铁力、伊春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发展。按照功能区定位,重点抓好制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开发、生态旅游、客货运输、生态环境建设等合作开发项目。主动承接伊春、铁力等上游地区木材、大豆、水稻的收购加工,发展精深加工业和储运业;承接哈尔滨、绥化等地市民生态观光和休闲渡假的需求,加快旅游设施、餐饮、娱乐等服务产业发展。
第九章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小康社会奠定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院企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省农科院、省农垦、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的联合,搞好农作物改良、畜禽良种培育、推广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到2015年,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拥有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超过30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认真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网络体系,提供适应不同层次农民需求的信息平台。到201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以上。
二、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以创办公平教育、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老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全省县级一流教育。到2015年,实现高考重点本科进段率、一般本科进段率、升学率、万人升学率、文理科前十名比例均居全市前列。抓住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小学校安工程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到2015年,力争全县中小学合并到50所以内,农村乡镇各形成一个规模小学和规模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到20所,网点布局调整到位;城镇新建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每年新增标准化学校3所。到2015年,城乡标准化中小学达到80%以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15年,城镇建设1-2所公办标准化示范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农村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5%以上。推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统筹谋划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吸纳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按照“党管人才”要求,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痼疾,坚持“以用为本、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经济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彻底解决我县专业人才短缺、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深入开展好农民技工学制教育培训、科普之冬和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吸引县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允许和鼓励各类人才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参与投资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者给予重奖。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构建专业结构合理、层次比例协调、适应庆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
第十章 以改善民本民生为目标
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围绕《中共庆安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全社会民主和法制,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强就业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就业政策,简化小额贷款审批手续,5年内发放贷款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力争达到2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4050”人员、低保对象再就业问题;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机制,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到2015年,开发公益性岗位750个,安排困难群众就业1,760人。认真落实“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到2015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发展到4个,创业培训人员3,000人次,农民技能工培训1万人,下岗职工技能培训5,000人。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依法监督和劳动仲裁工作,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加强社保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全面开展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到2015年,全县城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参保人数超过3,00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增强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以上。增强失业、工伤、生育保障能力。到2015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000人、3,000人和2,000人。同时,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救助设施,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达到20%以上。
三、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保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9%以上,力争实现100%;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城内“四院一中心”医疗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水平进一步提高,14个乡镇卫生院全部改造完成,村卫生所覆盖率达100%;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婴儿死亡率降低到1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零,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男74岁、女76岁;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和疫情监测网络,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下;探索多元办医途径,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县、乡、村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站(室)建设,“十二五”时期内,创建5个星级服务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建设4个中心乡镇人口计生服务站。
四、加强文体体系建设
深化文化体育事业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时期内,建起覆盖城乡各地的文体服务体系,满足城乡群众文体需求。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体领域,开发文体产业,促进文体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继续完善文化艺术中心“三馆”和人民公园建设,完成影剧院建设项目,每年建设3个社区文化中心,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更多更优场所。农村继续推进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建设。到2015年,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50%的自然屯有文化大院,形成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屯有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的全覆盖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到2015年,14个乡镇,9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基层服务点,实现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绿乡欢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以专业团体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开展“广场艺术节”、“千场戏送基层”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各种赛事和创办内部刊物等,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逐步做大做强庆安版画这一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人兴办体育事业,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化、社会化进程。到2015年,城镇建成1个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每个社区都有一处休闲广场。农村休闲广场达到150个、篮球场185个、配置健身器材总量达到150套、1,900件以上。全县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1%以上。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工作质量,完善城网和农网光纤化升级改造,到2015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五、加强维稳创安体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重大社会事项风险评估机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等社会稳定工作“三大机制”和社会稳定形势定期分析研判的例会制度。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防止矛盾激化的“三调一防”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建立县、乡两级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执行许可率达到100%。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装备配置投入力度,购置专用车辆、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具,彻底解决安全监管装备不足和落后的问题。加强消防安全,有效预防和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大非法营运车辆打击力度,强化呼兰河水域自然渡口管理,确保交通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严厉打击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行为,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校园安全,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健全天气监测网络,提高预警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适应农业防灾、森林防火和公共服务需要;积极推进“平安创建”,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到2015年,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0%以上,命案综合破案率达100%,重特大案件破案率达80%以上;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建国防力量先进县。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真抓实干、勇创大业”的庆安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妇女儿童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单元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立德工程建设成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城乡文明单位“手拉手”统筹共建活动,组织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奉献绿节”、“支持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人民代表依法监督、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社会群体参政议政作用,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民情热线、行风热线、110社会联动、价格举报等信息系统作用,建立网上投诉举报平台,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加强基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拓宽和规范法律服务,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县人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及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各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结 束 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的条件下,为保证规划有效实施,必须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庆安县发展的阶段要求,提高政府在新形势下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建立法制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健全规划管理体制。确立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依据规划确立投资方向和重点制定政策,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分年度落实好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保持实施的连续性。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制定专项领域的专项规划。各乡镇要根据本纲要精神,制定和实施本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有的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都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保证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如遇国家政策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使预期经济目标无法实现,政府要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调节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要改善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关系,合理调整部门职能分工,建立重要资源的高效配置综合机制,显着提高资源配置的组织程度,促进重要公共资源向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倾斜。要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和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要有效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增长,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设计,根据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统一,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财政资金优先向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劳动力培训、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扶贫、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整治等方面倾斜。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就业、促进科技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按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改进产业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发展;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给排水管网建设,加强节约用水,实现供水总量和结构平衡。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土地。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本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庆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规划提出的发展指标,分别属于约束性、导向性、预期性三种属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完成的发展目标,导向性和预期性指标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市场调节、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对规划实施的审议、监督机制,对不符合功能区规划要求的项目布点,实行报告和质询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当规划实施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订或废止时,由县政府提出建议,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积极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纪律保障机制,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